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:全民皆参保
何时全覆盖———
记者:到2011年底,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2.8亿,基本实现了“全民医保”。现在大家很想知道,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一项,什么时候也能实现“全覆盖”?
胡晓义: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中,基本养老、基本医疗、城乡居民低保是最主要的三项。后两项已实现全覆盖,当前重点是解决养老保障全覆盖问题。
去年7月1日开始,我国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,填补了养老保险制度最后的空白。之前,我国已建立起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,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而全面推开。2009年,又进行了新农保的试点。城居保试点启动后,推进迅速,到2011年底,全国60%以上的地区建立起新农保、城居保制度。
今年将再迈一大步,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。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这两项制度,将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,养老保险也将实现制度上的全覆盖。
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,我们也要抓紧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。到去年底,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.8亿,新农保、城居保的参保人数共计3亿多,再加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,目前我国有养老制度保障的总数为6亿多。这说明还有很多人没有社会化的养障,扩面任务仍很繁重。当前扩面重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、灵活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。
我们确定的目标是,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使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覆盖8亿人以上。
记者:我们知道,新农保和城居保采取自愿参保的方式。有人提出,当前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水平太低,缺少吸引力。一些地方出现45岁以下农民对新农保不积极的情况。如何增强养老保险的吸引力?
胡晓义:坚持低水平起步、广覆盖,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条基本经验。
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,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,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,国家和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富裕,如果把保障标准定得过高,财政压力大,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,保障面就难以扩大。
当然,保障水平也要逐步提高。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七连调,正在组织实施第八次调整工作。医保的补助标准、支付比例也在年年上调。今后新农保、城居保的待遇水平肯定也会随经济发展而增加,对此我们要有信心。
如何更公平——
记者:近几年,不同群体在养老、医疗等方面享有制度的不同以及最终待遇的差别,引起广泛关注。许多人认为,社会保障本身应促进公平,而现在不同程度存在的“双轨制”则扩大了不公。
胡晓义:社会保障属于上升无止境的刚性需求。当制度安排严重缺失时,有一份基本保障是最突出的需求;当制度逐步健全后,提高待遇水平的需求会强烈起来,自然会出现群体间相互攀比现象。
我们高度重视“公平性”的问题,也采取了多项调节措施。但平衡这些利益关系,不可能、也不应当简单地把各类群体的待遇标准拉平,而要按照中央关于“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”的要求,努力实现规则公平、机会公平,并在多次调节中逐步缩小相关群体之间不合理的差距。
记者:缩小不合理的差距,今后会从哪几方面着手呢?
胡晓义:实现公平,第一位是解决“有无”的问题。有的人有社保,有的人没有,这种差距是最大的。譬如养老保险,目前城乡参保人数6亿多,覆盖面不小,但毕竟还有好几亿人没有养老保险。现在首要工作仍是改变有些人无保障的状况。
然后是调节不同群体间的待遇差。目前,养老保险存在着机关与事业单位、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同类退休人员、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、灵活就业人员与单位就业人员等种种利益差别。医疗保险,存在着公费医疗和职工医保的差别。近几年,缩小不合理待遇差的工作一直在推进,例如养老金 “七连调”。
此外还有地区间的差异。近几年在调整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的过程中,也注重适当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待遇水平,中央财政对养老金水平较低的省份给予了大量补助。
记者:大家还是觉得步伐慢了点,为什么不能尽快“并轨”呢?
胡晓义:制度的最终统一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并轨”,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。大家应注意到北京市从今年起改革了公费医疗制度。其他社会保障也将逐步推进。
为什么不一下子统一?是要做好顶层设计、稳步向前推进。养老保险是管几代人的长远制度安排,又涉及复杂的历史问题,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要精心搞好全面、稳定、深思熟虑的顶层设计。否则,仓促上阵,难免朝令夕改,可能造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。我们要汲取过去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。顶层设计做好了,既让不同群体都能接受,又助于公平。不同制度间的衔接也很重要,比如新农保和职工养老的衔接,企业养老、事业养老的衔接,测算精准才能保证公平。否则新制度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。
这里要明确一点,社会保障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等。比较彼此待遇差异,不能只看结果,不看参保时间长短、缴费多少。即使在普惠式的制度安排中,也应适当体现多缴多得、长缴多得的引导和激励机制。
老龄化怎么办——
记者:前不久,有学者提出,中国目前养老保险空账高达1.3万亿。这让许多人为“养老金还能不能发得出”担心。社会保险基金当前是否存在支付风险?
胡晓义:首先要请大家放心,目前社保基金按时足额支付没问题。对于空账问题,要全面地来看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实行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。最初整个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的方式,个人账户是记账。从2001年开始,陆续在13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。如果单看个人账户,空账的确存在且数额不低,目前正在逐步做实的过程中。
但是,另一方面,我们应当看到,整个社会保险基金、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是有结余的。2011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.35万亿元,总支出1.8万亿元。加上历年的结余,目前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达2.7万亿元,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约1.9万亿元。统筹考虑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,不存在太大问题。
当然,目前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,因此有的省份盈余有的省份不足,不足的省份需要财政补贴。
记者:那么随着“老龄化”程度的加深,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又怎么样呢?
胡晓义:“老龄化”的确给制度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。
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,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.77亿人,占总人口的13.26%,预计到“十二五”期末将达到15%左右。有学者测算,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在2015年前后突破50%,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“人口机会窗口”将逐步关闭;即使严格控制养老金增长水平,2030年前后养老金支出总额也将以10万亿计。各种研究的成果还需深入论证,但总的判断方向是一致的,即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,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。
因为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发展中大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,世界上没有先例,必须立足于国情不断地探索,抓紧进行制度、政策、资金安排的准备。
记者:具体的准备包括哪些呢?
胡晓义:主要有四个方面。
一是继续扩大覆盖面,向“全覆盖”迈进。覆盖面扩大了可以更好地发挥“社会共济”的功能。
二是增加资金储备。除了我刚才提到的社会保险基金外,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所累积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,为将来有可能面对的支付高峰做好储备。
三是安全投资保值增值。随着资金积累的增加,应当考虑采取措施避免贬值。目前人社部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研究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、保值增值问题。我想强调一点,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,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,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取在一个较长周期内实现保值增值。投资有多种选择,但都必须符合安全第一、收益稳定、全部收益用于参保人这几条基本原则。
四是一些地方在进行延迟退休的探索。目前,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,我们首先要进一步规范退休制度,同时对一些地方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的探索积极地总结有益的经验。
来源: 人民日报 |
作成日:2012年02月08日